基层与地方治理数据库 |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
悉心一公里 守护朝夕美好
案例编号
20240702PGOFDPQSOU
案例层级
乡级
行政区
江苏省 常州市 钟楼区 荷花池街道
案例类型
社会治理
专题类型
社区治理
案例年份
2022
采集时间
2024-07-02
关键字
利益诉求多样化治理,党建引领,多元共治
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,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就在社区。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,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一件一件加以解决。 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西新桥一村社区东起青山桥,西至万福路,南起健身桥,北至万福桥,占地面积0.244平方公里。下辖11个居民小区,5座商务楼宇,3家养老机构,2所学校,商业网点及企业单位近700家。现有居民2266户,常住人口4543人,其中儿童与老人占总人口的35%。社区人口多、流量大、功能密,主体多元化、利益诉求多样化,社区治理格局复杂多变,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。 主要做法 西新桥一村社区依托现有的治理体系、物业服务小区以及楼宇街区特点,提炼形成“1456”工作法,以社区党委为核心,建好社工、网格员、志愿者、社会组织4支队伍,做到“公心、热心、细心、耐心、贴心”5心服务,实现重点上访户、特殊群体家庭、独居空巢老人、矛盾纠纷当事人、发生重大事故的家庭、生活困难的重大疾病患者等6个必访。 社区党委不断延伸党建工作在共建单位、网格支部、小区物业的触角,起好中心作用,坚持多措并举、多管齐下治理模式,共同开展党建活动、共同推动社区治理、共同联系服务群众,形成党建工作“一盘棋”,画好社区治理效能的“同心圆”。社区牵头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的“红馨益+”党建联盟,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,提供便民服务。与幸福天年老年公寓离退休党支部齐心聚力打造“悉心YI公里•五老、老党员志愿服务队”,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,在邻里互助、老少互动中发挥余热,引导年轻党员“亮身份,认岗位,做表率”,引领建设“红色幸福社区”。 为进一步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,社区打造3大服务阵地,让居民心思郁结有人解,邻里矛盾有人疏,爱心满溢有奉献,休闲阅读有去处,假期孩子有场所,业务办理有人管。 落实“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”工作要求,按照“一房多用、一室通用、整体共用”思路,统筹使用党群服务中心、居家养老服务站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共建单位等阵地。全新打造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,激发区域动能,围绕“一老一小”常态化开展各类社区活动;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“YI空间”内设各类“功能室”,为居民提供多种贴心服务,完成由社区服务导向性向居民需求导向性的转变,满足各阶层居民多方面的需求。 两个“龙城红色服务吧”持续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理论学习、便民利民、关心关爱、文明引导服务,推动形成党建引领、全域覆盖、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。 网格党群直通站,让11个支部与8个网格高度融合,引导党员向网格报道、在网格服务,进一步完善与居民的联系、服务、沟通、监督机制,真正形成“社区是我家,建设靠大家”的和谐氛围,开创居民自治的“网格化”社区治理新局面,形成居民一家亲,党群一条心,区域一股劲的聚心空间。 社区秉持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理念,始终坚持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悉心一公里”,服务结合社情民意,服务领域从“一元”变成“多元”,从一家“独唱”变成“五社合唱”,打造分别由社区专职工作者、网格员、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构成的四支专业化队伍。 社工队伍呈现年轻化、知识化,9名社工中4名为“90后”,1名归国留学生,社工证持证率达88%。针对社工进行个性化培训,实现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专业化,系统化,着力提升社工职业化素养,推行“一窗式受理、全科式服务”,强化责任担当。 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在职、离退休党员群众和社区骨干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,根据志愿者的意愿、特长和身体状况,分类编入到政策法规宣传、文明新风践行、扶贫帮困助残、文体活动服务、科普知识宣传、法律援助服务、民事纠纷调解等服务岗位。到目前为止,注册有100余名志愿者,服务500余人次。 以社区“微治理”为突破口,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阶主动服务。联合童乐会创艺美术党支部,成立儿童议事会,以“一米高度”围绕社区垃圾分类、践行光盘行动等主题,开展沉浸式调研,让儿童从“小家”融入到社区“大家”;联合喜阳阳健康管理服务中心、常州市象棋协会社会组织,关爱居民身心健康;邀请常州开放大学老师开展各类教育活动,丰富居民精神娱乐生活;在常州市星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持续开展“老助老”邻里结对志愿服务,深挖银龄志愿者,充实服务队伍力量,在邻里互助、老少互动中发挥余热。 依托原有的幸福天年老年公寓+专业助餐模式,借鉴各方经验,与本土餐饮企业银丝面馆关河路店合作,发挥“老字号”优势,增设老年助餐点,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,在老年人乐享舌尖美味的同时,助推“老字号”品牌影响力,实现政府、企业、老年居民三赢。目前已办理助餐服务的老年居民有80余人,凭借二维码到店即可享受助餐补贴。 同时,尽可能广泛地吸纳治理资源,完善复合型、实惠型、多元化治理体系,营造大队伍理念,常规队伍+机动队伍+联盟队伍+人人队伍弹性组队,随时服务。推动文锦园、华侨城小区“红色物业”创建,织密社区物业服务网,让“红色物业”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,破解物业管理效率低等治理难题。社区、物业公司、共建单位三方联动,实现基层治理“一家亲”;深挖党员代表、骨干居民组成“楼道红管家”,参与小区、物业管理工作,增强社区治理新“栋”力;发掘红马甲志愿者,担任小区日常巡查员、宣导员,构建起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社区微治理网格。 取得成效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,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为守护居民朝夕美好,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化治理新模式,以社区名称“西新桥一村”谐音,融合打造“悉心YI公里”社区品牌,推行党建“1456”工作法,充分挖掘、合理利用社区资源,将社区实际问题和需求紧密对接,优化社区资源和需求的配比度,走出一条“党旗举起来、资源统起来、队伍强起来、服务活起来”的实践道路,致力于无难事,悉心办,打通基层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,基本实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的治理目标。成功创建“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”、第十六批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”、常州市“平安法治和谐示范点”,“悉心YI公里”获钟楼区十佳社区治理品牌。提升多元主体协作共治的程度和水平,用点滴“小服务”构筑为民服务“零距离”,做精“悉心YI公里”社区品牌,激发基层群众对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热情,走深走实“最后一公里”,用悉心服务绘就出“朝夕美好”的和谐社区画卷。
基层与地方治理数据库 |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